本篇文章原文出处(日语):https://the-safari.com/6335

本文转载出处(繁体中文):https://1112345678999.blogspot.com/2023/01/230120iidx.html

在脸书上看到的,感觉很新奇,就搬过来了。顺带一个简体转换。在搬运本文时有文章改动,且做了一些大陆本土化语言改变(?

正文

日语中的“脫力”原本的意思与中文类似,是指那种“笑到脫力”的无体力状况。可是对于像寸劲一样的施力技巧,暂时还想不到合适的译法,本文使用“发力”来代替称呼日语中这个意思的“脫力”。

本文讲述音乐游戏里“发力”的技巧和具体图解。

后半是延伸讨论,会谈谈“读谱力与发力”的关系与“优先上分的玩家觉得难以进步的理由”。

目录:

1.前言:发力的概念难以具体说明

2.音乐游戏里发力的意思与技巧

2-1“指押(手指到肩膀)”与“腕押(手肘到肩膀)”之间找到平衡

2-2立起手指,善用按键的反弹力

2-3避免手指与手腕脱离键盘的距离太大

2-4时常检测自己的惯性发力

3.“读谱力”提升后,“发力”是否也会跟着提升?

3-1笔者思考的“读谱力”与“发力”

3-2优先上分的玩家觉得难以进步的理由

4.总结

1.前言:发力的概念难以具体说明

向一些玩的非常好的玩家问一些问题时,常常会听到像“多出一点力”或者是“只要看懂了铺面自然就会发力”之类的回答。

这些回答并没有错,只是太抽象、太讲感觉了,请教问题的一方往往无法知道具体该怎么去改善自己的问题。

指教的一方会这样讲的原因,主要是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实际上是怎么去锻炼自己的自然发力的。

而且不止是音乐游戏,就算是乐器、运动也是一样,要说明发力的感觉是非常困难的。很多情况下,都是在不自觉下忽然就掌握发力的窍门。

结论而言,本文所讲的很可能也会论文说明感觉的内容。不过会进一步形象化“发力”的情况,希望给大家供以参考。

2.音乐游戏里发力的意思与技巧

笔者认为,音乐游戏里发力的本质,是按照谱面形式的按法、肌肉分配、体力分配等“最适合化”的方式。

把多余的动作、肌肉损耗、体力损耗尽可能减少至最小限度的状态,这可以称为“正在有效发力”。切记不是指毫不施力软趴趴放在按键上那种感觉。

那么,该如何意识性地减少肌肉、体力的损耗?笔者这边介绍一些小技巧:

减少多余的动作,大概归类在把连指调整到最合适的状况,所以本连省略这部分。

2-1:“指押(手指到肩膀)”与“腕押(手肘到肩膀)”之间找到平衡

用手按按键或触碰感应板的时候,主要会用到下图的四个关节:即手指、手腕、手肘、肩膀。

从左到右 手指第1-3关节、手腕、手肘、肩膀
从左到右 手指第1-3关节、手腕、手肘、肩膀

为了方便说明,本篇会把用手指与手腕发力的部分称为“指押”,手肘与肩膀发力的部分称为“腕押”。

发力不够有效的玩家,大多没有掌握到指押与腕押之间的平衡。

两者之间最适合的平衡点,会按照谱面的速度、谱面类型等因素而异。

基本上,快速、细微的动作大多会用到指尖附近的关节;而迟缓与大幅度的动作,以及维持节奏,会用到接近肩膀的关节。

以肌肉而言,大约是快速、细微的动作会用到手指与手掌的肌肉,而大动作会应到上臂二头肌、三头肌与肩膀的感觉。

快速的连打追不上,乱打会觉得黑的玩家,可能要思考是否过度依赖腕押,尝试多用手腕与手指吧。

相反的,常常觉得手指与手腕疲劳的玩家,可以思考是否过度依赖指押,可以使用手肘、肩膀的关节来维持四分或八分节奏(节拍)。

2-2:立起手指,善用按键的反弹力

正确姿势
正确姿势
错误姿势
错误姿势

会用到手指的音乐游戏里,尽量把手掌弯曲,把手指立起来按按键吧。像弹钢琴一样。也推荐把指甲留短。

把手指立起来的话,能够更好利用手掌和手腕的重量至指尖上,能够以更少的力度按到按键。

另外,这样可以更容易掌握按键的反弹力,以及用最小的力度把手指从按键上拿起来。同时也可以把手腕稍微拿起来,预防过度耗损手腕。

2-3:避免手指与手腕脱离键盘的距离太大

出力敲打键盘的同时,也要切记不要把手抬得太高,以减少肌肉、体力的消耗。

使用多余的力把手抬得太高
使用多余的力把手抬得太高
尽可能让手与键盘的距离减小到最小限度
尽可能让手与键盘的距离减小到最小限度

尤其是新手玩家经常以很大动作去玩,可以注意手腕的高度是否太高,手指离按键的距离是否太远。

2-4:时常检测自己的惯性发力

在游玩高难度谱面、抓准度、以至紧张的时候,很容易会不自觉的过度出力。

感觉自己“在不适当的时候也在发力”时,可以考虑暂时放弃游玩那个谱面。

一个不慎习惯了那种发力的感觉,从那种状态下成长,会从比从零开始游玩来得更困难。

尝试先玩玩别的谱面,感觉到有明显的进步再回来挑战吧。

3.“读谱力”提升后,“发力”是否也会跟着提升?

从这开始是闲话。

“读谱力提升后自然地发力也会跟着提升”这个论述,从很久以前就有人在讲了。

参照:https://twitter.com/846kizuQ/status/1491755670924034059

社築:“音乐游戏的高难度谱面(歌曲)里,手腕或手掌感觉到痛的人,大多数不是因为肌肉量不足,而是因为读谱力不足,想要能够看懂一坨的NOTE掉下来的类型,若是读谱力不足则手腕就会过度出力。读谱力足够以后,就不会出现肌肉损耗的情况,可以一边有效发力一边玩。这是我最近在玩高难度乐曲时整个手腕没法打下去的情况下思考的事情。”

结论而言这样是没有错,但是对于“发力”与“读谱力”的理解是因人而异的,所以这个论述总觉得会有些模糊。

尤其是有关“读谱力”这个词本身,有着“目视的能力”的印象,可能会让读者认为“看谱面网站(谱面预览)或者谱面演示视频之类的不就可以变强了”的错误结论。(不过,手指跟着尝试意识动作下的练习,多少也会有一点效果。)

3-1:笔者思考的“读谱力”与“发力”

音乐游戏的游玩教程,大致可以分成以下的步骤:

1.看到正在下落的谱面

2.思考连指、肢体的移动方法(该使用哪些肌肉、判断指押与腕押的分布、体力分布等)

3.移动肢体并操作键盘

4.得到来自游戏的反馈(JUDGE-判定)

笔者思考的“读谱力”,主要指上述第二点里判断的部分,把它最适化、自动化、无意识化。

说到这里可能会发现,第二点里有包括“肢体的移动方法”。就像这篇文章的前半论述,减少这部分多余的动作就是本文的重心:“发力”。

也就是说,“读谱力提升的话,发力也会自然变得更有效率”这句话对了一半,错了一半。笔者认为,正确来说应该是“读谱力提升的过程中,包括了有效发力的掌握过程”吧。

3-2:优先上分的玩家觉得难以进步的理由

再扯点闲话。

笔者常常看到“想变强的话就先以过关为目标吧”或是“准度可以在点灯之后再练”之类的意见。

笔者个人认为,过度追求准的玩家容易把地力停留在那个时间点,准度先行型的玩家为什么会难以进步?笔者认为与上述第四点的“反馈(JUDGE-判定)”非常有关。

音乐游戏里的反馈(JUDGE-判定),与玩家用多大力按按键,或是用什么姿势按按键都毫无关系。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那也代表了即使过度施力,也会得到100分。

在这种虚耗体力的情况下不断得到100分的话,身体会错误认为这是正确的打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手癖。

这种癖养起来的话,会无法打好高难度的谱面。要解这种恶癖,大概会从比零开始所需要的时间来得更多。这就是准度派玩家难以进步的原因。题外话,偶尔会有一些同时追求点灯和分数的玩家,大概只有一种固定的姿势或打法对吧,没有多余的动作,只能说是天才。

而相反的,以点灯优先的玩家,会以过关为目的,即使是高难度谱面,也会分配好打完一整首的体力,肢体的动作也会自然适应。

当然,这些种种都会因为玩家的玩法而异。笔者认为,即使不是断言如此,但会主张玩家如果想进步的话,“准度之后自然会慢慢上来的,首先从按到键盘开始吧”。

4.总结

题外话讲得太多了。以下整理一下发力的技巧和要点。

1.发力是指把多余的动作、体力损耗尽可能减少到最小限度(笔者的理解);

2.做好指押和腕押的分配(寻找适合的肢体移动方式);

3.立起你的手指。善用按键的反弹力(减少手指按下去与把手拿起来所需要的体力消耗);

4.手掌跟手腕不要离开按键太远(减少把手拿起来所需要的体力消耗);

5.避免养成错误的发力或者打法以形成手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