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一次刚放假那天,约好了同学去城里的步行街玩玩,后面打打台球,聚餐吃饭......反正也就是出去玩罢了。到夕阳时分,所有人都散了,我独自骑着共享单车回家。落日的余晖照在我的脸庞,在骑车的时候正无聊着,想:自己真是不幸,自己又真的很幸运,这主要是搁着学习方面来说。
我自己真的很幸运。
在小学三年级刚接触英语那会,我对这个陌生的事物无不心生恐惧:自己也没碰过这些,唉,一定学不好的吧?英语老师会不会很严?如果我一学不好老师会不会训斥我?在上三年级之前,我承认我接触过一点英语。从小不点儿就开始碰到了英语,这在当时的这个农村真的确实很少见,可以说...嗯...没有,是真的没有。
那时候家中的电视机还是机顶盒式的,里面有很多的台,动画也不少,其中就有一个“英语辅导”这个频道。那时候小,天真无邪,管它什么听得懂听不懂,有动画就看。这个台一是放完了就跳另一个台看,反正也就是只顾着看动画,对于这个频道我当时确实也看的不少。
到了三年级开始了,我看着我的同学对待这个事物的态度,好像是完全无所谓的,没有几个人去认认真真背单词和课文这些。我认为老师会很严,没想到真的松到姥姥家了!于是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一个学期也没背几个单词。到了期末考试,成绩单一看英语那一栏:84/100?!我压根没怎么背单词也能考这么高?
后面也是尝到甜头了,觉着英语这东西啊,手拿把掐,小case啦。照常,不背单词。下学期的期末成绩一出来:72/100。其实这下真背了一点,因为我发现了完全不背单词真没法往下去。后面到了四年级、五年级,报应真的来了:三十多分,四十多分。母亲看到这英语成绩,给我说了一顿。原来,英语必须背单词,学英语就必须吃苦。
因为原来的学校没有六年级,我就转到了另一个镇上的小学,这个英语老师真的很严,班主任也是一样啊!当时我一塌糊涂的英语我也是不怎么记着怎么提上去的了,只记得,英语老师给我们复印资料,让我们背上面的内容。再一个是班主任每天早上会抽查英语单词,有一个单词不会的话是会挨教鞭的,这样的压力我哪里能不学呢。后面我的英语真的提了上来:从刚开始的三十多分,四十,五十,六十......最后八十九十都是常态了。也是和我一同的同学,大家都一样吃了苦,怎么那个人的英语往死里学也提不上分呢?那时我常常无法理解。
到了初中,就发现那初一刚开始的大部分语法全是六年级那时候背完的,后面渐渐往后,初二,初三。可以说,这初中三年的词法我全在六年级就背完了,顶多就算几个句法在那时没学到,没背到。这三年我的句法可以说是掌握的没那么好,也就光背单词和课文,我仍然还能考100/120分左右。高中的时候,属于句法完全没听,就算听了也是听一个忘一个,全凭感觉来,再背背单词(这个时候课文倒是背的少),也能仍然在100/150分左右。
经过这一系列的事,我好像能比其他人更好的接受英语,再扯上六年级那会我音标自己就能学会看会。我本来就不相信“天赋”这个东西,现在让我更加相信这个东西必定是存在的。我觉得今天考出来的成绩还没有发挥我的真正的能力,这只是10%的努力分加上90%的天赋分。然后想插入一个笑话的事是,我在语文上的一些需要背的作文,我发现我的大脑很难接受这些汉字,背这些作文的时候比其他人背完的时间真的慢了一大截,于是我后面换成英语来背,能比那些平常背的比我背的快一点的人能快一些。再加上我高一时没选科分班之前,我的英语老师找我谈话说“你是有些英语天赋的”,这一些事让我真的相信,天赋一定存在。
我自己真的不幸。
为何说不幸呢?主要是在理科方面的东西。
这就得扯到幼儿园的时期了,嗯真的有些久远。在关于数学上面,那时候别人能口算二十以内的加减法,我做十以内的加减法扳手指头做得还很费劲。最印象深刻的一次是,数学书的习题有一个5可以分成几和几。当全班做完这些习题,老师就过来批改了。当老师看到我这题做错了,拿着教鞭在我身上就很重的打了一下:“这么简单的题还不会啊?全班就你一个人做错的,你的脑子是猪脑吗?”当时真的被吓哭,然后我改了几次,全都是不对的,挨了好几下打。全班人都在看着我,嘲笑我。老师拿着红笔给我写出了几个答案,抓住我的手摆了几下,我才搞明白这个题。
上了小学,又是新的开始,从数字开始学起。数学刚开始学了一段时间后,我的数学一次都没超过50分。在把范围扩大一点,夸张一点说,整个小学时期,可以说除了我抄答案或者抄手机的一些试卷,我及格的卷子应该不超过100张。我数学确实就是这么差,从小就开始差,当时我也想提高数学,还是无能为力。
初中时期,数学变得更难了,我仍然记得我的数学最差的一次成绩,是4分,那一次考的还是无理数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这个到了高中可以说是再基础不过。我也不清楚当时为什么考了4分了,可能上课没听课加上作业基本上全是抄的,自己也没练过就是了,那次也被数学老师在教室后面罚站站了一个月。后面经过了一些练习,数学也稳定在了六七十分,但好在中考考了一百出头,虽然这个成绩确实真不高,但我小学数学都学得那么差,对我来说已经不错了。
到初二的时候,物理来了。经过这一年的学习,反正也是学的一塌糊涂。这个学科可以说是我初中最差的一门,以至于我中考的时候只考了37/70分。整个两年,物理上的东西我真的很多都没法理解,尤其是浮力电路这些什么的,我找我的同学请教了两天,每节下课都去问他这些东西,还是基本一窍不通。他累了,说我也就这样了,不懂就算了放弃好了,我也只好放弃。反正一句话,物理对我来说确实难。初中的化学?在这都上不了台面,虽然也没考几个分,中考的时候只考了27/40分,那也是中考前一个月背出来的,这东西在初中基本上是文科的东西,这里就不细谈了。
对于高中的理科,尤其是在数学上,我学习的真的很痛苦。六七十分后,我尝试过很多的方法,无一例外对我几乎没什么帮助,还是六七十分,没有过突破。有些甚至很简单的问题,我去问其他人问了几节课,里面的逻辑关系我无法弄懂,算了不搞,放弃。高三一年中,我在数学上投入的时间比我在英语上投入的时间确实要多很多,但是英语还是100分,数学还是六七十。
SUMMARY
经过这一系列的事,我就觉着天赋似乎是比努力更重要。我没有经历过许多事,但我仍然认为天赋是努力的基础,有了天赋,似乎努力才会更加能发挥作用。没有天赋的加持,再努力似乎也是白费而已。时间关系,草草结束。
Comments NOTHING